上期介绍的四款设计作品只是本次毕业展上的半壁光影,在本期我们将为大家展示完全部的9件作品。有朋友留言问:这些设计是否只会停留于概念?有无量产应用的可能。
我想这个问题并不难解答,在我们小时候对着“霹雳游侠”看得瞠目结舌时,怎么也不会想到20年过后,车联网、car play 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如果说霹雳游侠中的人工智能是概念,那么车联网系统则是这一概念的量产。
所以,请与我一同欣赏这些创作思维天马行空的作品,套用一句经典:梦想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作品:浮·蝣
作者:王鑫昕
导师:王选政、李玉峰
院系:设计学院
介绍: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这样快节奏,缺乏归属感的生活会让人恐慌。人们要求从一味的物堆积中释放出来,给予使用者模块化的体验,从空间,人文,及材料质感的角度把握设计,并尝试智能材料在移动空间里的应用。通过移动空间的模块智能化,安抚使用者的归属感。
作品:transpace“新游牧社区”
作者:张之策
导师:李玉峰、王选政、王成良
社区空间存在于多个层面,从微观方面来说包括建筑、邻里、房屋供应。中层则牵涉乡镇,城市和城乡失衡。宏观层次则包含国家和世界范围的组织、策略。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人们在空间上的流通和自身社会空间的加上建设既是流动人口行程前提,也促使其显现出来。非正规的流动人口经济和没有城市居民身份的另类生活方式需要一种新的社会空间。一种可以滋养商业创新与私人社区生活的社会空间。就是对居住、出行、生产和贸易空间的建构。
作品:2030 multi-dimensional identity of multiple state tongzhou new multi-metropolis
作者:梅钟月
导师:宋协伟、王选政、吕越
本作品是在北京首都副中心通州新城建设方案之上,以citror品牌为平台构建一个新型立体化城市交通系统,在此之上设计其2030新型交通枢纽和交通工具,其中主要着眼与内饰和新型材料工艺,感性和理性并重解决人机之间关系,为未来城市和交通问题作出新的解决方案,并对未来新的出行方式和生活理念作出设想。
作品:2030共享汽车生活系统
作者:蔡家威
导师:王成良、王选政、李玉峰
经过我研究了一些过去和现今北京交通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共享汽车生活系统未来的展望。集中分析北京交通拥堵形成原因,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对2030年通州的了解,预想通州未来智慧交通的变化,设计出全新概念的交通工具,改变现在人们的出行方式。
i-station是2030通州智能充电站,为i-driver 提供充电,并且还提供健身的地方,目的是达到汽车与健康环保的生活相结合。我们在跑步的同时还能为内饰和充电桩充电,每个人可以根据出行需求选择车的外壳,最后利用3d打印技术把车壳打印出来。这个系统不但能达到材料循环再用和可再生能源这两个目的,还能为大众提供灵活和利用率高的微型车,提供城市内短途使用。
作品:复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