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一句流传度甚广的俗语中,除了传递官员应该为民做主尽自己本分之外,还透露出一个信息:卖红薯实在是一个大众眼中最低阶的行当。
在台南,却有这么一个人,把这个最不起眼的行当,做成了一个价值数千万元的连锁产业。
老人谈起红薯,总不免想起从前吃到怕的红薯拌饭。红薯的生命力强,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在物资缺乏的年代,它能填饱人们的肚子,更是穷苦人赖以维生的作物,可说是一种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食物。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转,不再需要靠红薯度日了,但大街小巷“烤红薯”的身影还是屡见不鲜,人们偶尔尝一尝,也只够小贩们糊口而已,很少会有人在其中嗅到商机。但在台南生活的邱木城却看出了红薯的新门道。
长得丑就没用?你只是没用对地方而已
诗人向阳写道:“三条菜脯,番薯签掺饭”,这是早期台湾社会经典的写照,也是瓜瓜园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木城的儿时生活。“我自小在番薯田打滚,番薯好像是我最好的朋友,以前住在云林乡下,比较贫穷,就会抢几条番薯到厨房烤,再到学校跟同学换冰淇淋吃。”邱木城把困苦回忆化为趣事分享。
“我以前做过十几种行业,曾经帮忙送红薯,才知道红薯在乡下卖这么多。”邱木城嗅到红薯商机,他带着阿嬷到台北卖红薯、讨生活,发现卖相不佳的红薯时常滞销,长期下来成本十分惊人,“我阿嬷看到速食店的薯条,就灵机一动说,红薯也可以做薯条啊!”
于是卖不出去的红薯变身为速食店新宠,“你要美的我挑给你,丑的我自己加工。”邱木城开始涉足制作红薯丸子、红薯块等食品,“有了加工的加持,加上我们供应的东西是最大最漂亮的,又跟对手同样价格,就很容易渗透速食店。”如同红薯落地生根一般,邱木城的红薯事业触角愈来愈广。
“我们开始做冷冻薯条,并延伸到产地来,当时加工的红薯都是从新化跟嘉义运到台北。”1991年邱木城在新化农产地成立产销班,南部负责生产加工,北部则有门市运营,生鲜跟加工并行,事业版图日渐稳定。
一个叫“瓜瓜园”的名字,谁会记不住?
90年代初期,台湾农产品抢着自创品牌,邱木城也申请到资格,并以“瓜瓜园”作为品牌名称。
“一开始想,瓜瓜园会不会让人以为是幼稚园,但是设计师说一个瓜是单数、两个瓜就是复数,表示很多红薯的园地。”
童趣的名字伴随品牌成长25年,烙印在顾客脑海中。邱木城在设计师的笔下化身为头戴斗笠、手持红薯、和蔼福态的代言人“瓜伯伯”,他笑说“设计师画了一个类似我的形象啦,可是我没有那么那个(胖)啦!”
瓜瓜园的成功也要归功于新化的“万岁产销班”。“目前总共是156位,平均年龄六、七十岁,所有人加起来就超过一万岁了!”
因为农民用心种植,才让瓜瓜园拥有稳定的原料来源,“我们有钱大家一起赚!”诚恳的信念吸引许多农民加入种植红薯的行列。
而随着红薯需求量的增加,邱木城更拓展了合作版图,“我们结合云嘉南地区的农民去种植红薯,现在面积达到800公顷左右,有800多个工人在工作,是台湾最专业的产销班、红薯团队。”
然而要全年稳定供应红薯并不容易,邱木城坦言:“比较难克服的是天灾,台风容易造成农产品的损伤,那是最大的障碍。”不过正如同俗谚所言:“番薯落土不怕烂,风吹日晒根愈湠”,红薯团队避开季节风险,加强栽培技术及产量管理,稳定产品的质量,邱木城骄傲地说:“这是我们的专业本位!”
六级产业,让每个人都成为红薯达人
“农业是一级产业,进入农产品加工,就变成二级农业,开放观光休闲叫做三级产业,一乘二乘三,现在最新的名字叫六级产业!”
邱木城引用日本教授提出的观念,用相同模式规划他的红薯事业,“结合现有生态,让消费者从不认识红薯,到戴斗笠,踏到田里,亲眼所见会带来感动!”
红薯生态故事馆”有制作红薯粉、红薯丸子的diy活动,体验活动让他们知道,如此简易的制作过程就可以吃到美味的东西,也借此让消费者能完全了解产业。
不推销商品,而突显知识面,邱木城有信心让人人皆成为“红薯达人”,让红薯深入游客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而培养忠实顾客,也因此瓜瓜园建造“生态故事馆”,而不仅仅是“观光工厂”。
未来,建一个红薯形象馆
“消费者到瓜瓜园到底想得到什么?想看红薯产业的那部分,我们能回馈什么?”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邱木城描绘事业蓝图;建造一个红薯形象馆,呈现红薯对台湾的贡献,扭转人们对红薯的刻板印象。
他也没忘记他引以为傲的“万岁产销班”,“那些七八十岁的农民还没退休,如果能将消费者带去跟他们互动,那种感觉一定很棒!”
对邱木城来说,红薯是种会让人感动的作物,他要重温红薯在人们饮食生活里的温度,建立人与土地的美好关系。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红薯也讲颜值,长得不好看的,很少有人问津,因此常烂在地头。邱木城对这些丑丑的红薯进行深加工,让它们在便利店找到“容身之所”。并且培养一支能产能销的专业团队,稳定产品质量,升级产业,导入亲子体验活动,将小小的红薯卖出大的价值。
尤其令我们感动的是他一手打造的“万岁产销班”,聚集了一百多位60、70岁的老人,让这些老人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重建人与土地的温情。
本文转载自:农场主+
实习编辑:扶婧颖
编辑:远菁
责任编辑:张磊
找到我们: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